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宋时期,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材料表明
A.两宋商业打破了交易的限制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北宋商业发展位居世界首位D.大一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2 .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
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2020-01-17更新 | 696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普职班)
3 . 朱元璋曾敕谕天下巡检说:“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后又在私开矿业处所、商贾辐辏之地、民族交错地方、州县交边区域、流民往来集聚之处等增设巡检司。这表明,巡检司的设立(   )
A.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B.强化了市镇经济功能
C.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D.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4 .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019-09-22更新 | 1784次组卷 | 59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普职班)
5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自守”的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②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③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政府意图
A.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
C.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
D.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
2019-06-11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柜坊”“飞钱”等金融元素。北宋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变化说明
A.交通发展迅速
B.经济重心南移
C.商业信用体系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D.等级制度的解体
2019-05-01更新 | 55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必1)
9 . 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动机”是
A.限制对外频繁交往
B.维护天朝统治和权威
C.闭关锁国
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8年在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发现的铜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它
A.标志着商代铜币在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中完全取代了贝币
B.表明商业“以谋取货币,谋取交换价值”,积累财富为目的
C.商品交换的品种不完全限于普通的手工业品及农牧畜产品
D.反映了商品交换需要有商业的媒介来组织发达的商品流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