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市舶制度源起唐、宋。元灭南宋后,沿袭南宋制度,在泉州等四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事物。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廷颁布市舶法则22条。根据这些法则,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在国家户籍中单列一类,成为舶户或者舶商户。出海贸易时,其人数、船只、货物等情况都要事先上报市舶司审核批准,经发给公凭,方能出行。金银、粮食、兵器等皆属禁物,不得携带出海。返航有规定期限,必须到原出发地的市舶司进行“抽分”,然后才能发卖。外国商船前来贸易,抽分比例相同。市舶司“抽分”所得货物,一部分上供蒙古统治集团享用,其余由市舶司就地出售,换取货币,解送朝廷。元朝时,许多海外“藩客”寓居于泉州、广州等地。

——摘编自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1)概括元代市舶制度发展特点。
(2)简析元朝市舶制度发展影响。
2022-05-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早在14世纪时就运抵西方。1718世纪,瓷器成为在欧洲流行的“中国热”的典型商品,主导着欧洲流行社会,东方的设计风格与物品样式被融入洛可可风格之中。瓷器能够轻松融入欧洲文化,离不开生产者们灵巧的双手。在1683年后,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师对景德镇作坊进行了改革,推动了新式釉彩的出现。景德镇作坊还进行了部门化改革,画坯师博只负责自己所辖的特定形象——花、鸟等的绘制工作,没有一片陶瓷是由单个人来完成的,这使亚洲生产者面对欧洲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和精英市场时,能够批量供应欧洲产品。

——摘编自【英】马克辛·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是中西瓷器贸易的高峰时期,据《竹园陶说》载:“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制成彩瓷,售之西商”。欧洲人把瓷器看作是伦理规范、和谐共融与美德风度的化身,他们通过中华物品的万花筒得以窥视自己内心中对人类尊严和高尚的追求。随着华瓷在西方民间的普及,瓷器不但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必需用品,而且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18世纪80年代,欧洲对中国粗瓷器的需求增多,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制瓷业开始遇到欧洲新兴制瓷业的竞争。这种竞争首先影响到高档华瓷的出口,因为欧洲制瓷业在“迎合西方顾客的情趣和交货迅捷”方面占有优势。

——摘编自吴建雍《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瓷器成为欧洲“中国热”典型商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西瓷器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简析瓷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总结:“大体上可以说,北方是中国史上前方一个冲激之区,而南方则是中国史上的后方,为退遁之所”。长此以往,中国
A.国力日见南移B.政治日益专制C.百姓逐渐贫困D.民族矛盾缓和
2022-05-3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实战演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宋《数书九章》记载,有四个人合资做外贸生意,本钱有金、银、盐、钞、度牒五种形式……拥有度牒的合法僧人可以享受不纳赋税不服兵役的优惠政策,王安石变法时空白度牒的官方定价是一百三十贯,到徽宗前期炒到了二百二十贯。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D.度牒具有货币功能
2022-05-31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清以前的文人多数清高,视售画为耻辱。明清之后,郑燮毫无顾忌地说: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他甚至公开贴出榜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这种变化反映出
A.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B.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日益腐化
C.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增强D.主流社会思想发生颠覆性变化
2022-05-31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杜甫有诗云:“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驿站)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据此可知,当时
A.沿海地区内外商贸活跃B.处于盛世升平时代
C.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D.丝绸之路重海轻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清政府即派人前往江浙和闽粤,察看沿海情况,以定可否开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取消禁海令,第二年(1685年)于广州、漳州(厦门)、宁波和镇江的云台山四处分别设置了粤、闽、浙、江四个海关。在行政上,各海关属户部管理,海关监督直接向户部和皇帝负责。《粤海关志》上说:“天下海关,在福建者辖以将军。在浙江、江苏者辖以巡抚,惟广东粤海关专设监督,诚重其任也。”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第五卷)

材料二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代设置海关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7世纪30年代,一位在亚洲居住多年的欧洲传教士描述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银子流到那里以后便被禁闭起来不再流出。中国人把银子当成最宝贵的东西,甚至不惜以黄金换白银。出现传教士所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②明朝中后期已确立货币白银化
③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④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对外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30更新 | 60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谈及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有学者认为,“海禁一直是明清海洋政策的主要基调,但官方在经略海疆时也出现过退却”。下列各项属于清代官方“退却”表现的是
A.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B.乾隆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
C.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迁海令”
D.雍正时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有学者记述:“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这一记叙反映了当时东京
①服务设施完善   ②商业繁荣兴盛   ③坊市界限分明   ④商业运输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30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