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嘉庆《崇安县志》载,清朝前期的福建崇安“土茶最多,乌梅、姜黄、竹纸次之。客商携资至者,络绎不绝。……工作列肆皆他方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崇安
A.特色资源吸引商业资本的介入B.本地生计受到外地人严重冲击
C.农产品商品性经营占主导地位D.粮食种植被经济作物生产取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代乾隆年间,在广东的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庶农发放糖本,冬天则收取糖利;在江西赣州苎麻产区,福建商人于春天发放苎钱,到夏季收获时将苎麻运走;在盛产棉布的无锡,一些商人开设棉花庄,专门以棉花向小生产者换取棉布。由此可见当时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2022-04-29更新 | 555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动需求,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责,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两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
4 . 中国历代都高度重视户籍编纂工作。以下有关史实正确的是
A.汉朝由御史大夫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地方也有专人负责
B.东晋不时进行“土断”,使黄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C.隋朝建立后,命州县官进行“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
D.清朝乾隆年间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不再登记人口数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期起,徽州商人在江南经营棉布业极为突出。正德、嘉靖时,徽商程楷兄弟,东贾吴,北贾鲁,“乃吴、鲁人皆乐与少君兄弟游”。嘉靖时,歙县程氏、潘汀州和潘仕等皆曾在苏州经营布业。嘉靖、隆庆时人潘次君者,在江淮业盐,南京业典当,浙江业粮食,而在吴地经营棉布。又如吴良儒,即在吴淞江一带,“以泉布起”,经商的同时,时时奉母起居,“捆载相及,月计者月至,岁计者岁输”,以尽孝道。

——范金民《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材料二   明清两朝全国录取进士51681人,其中明代为24866人,清代为26815人。江南共考取进士7877人,占全国15.24%,其中明代为3864人,占全国的15.54%,清代为4013人,占全国14.95%。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就有1个多出自江南。江南进士不但数量多,而且名次前,最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三鼎甲往往为江南人囊括。自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三十三年的14个状元,清一色是江南人。连中三元者,清代全国仅2人,苏州有其一(即钱棨),“三元坊高竖学宫道左”,天下荣之。人称“国朝文运之盛,江苏为最,他省皆不及也”。不仅如此,江南还出现了父子鼎甲、兄弟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等自古稀见的科第盛况。

——范金民《江南地域文化的魅力》

注:材料中的江南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范围内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还有上海市,也就是江浙的8个省辖市加上海这1个直辖市的范围,面积大约为40000平方公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反映的明清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清江南科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摘编自《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二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之……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先秦至汉盐价变化表,据此表可知表1
齐国、秦国汉文帝汉武帝东汉
100钱/石120-150钱/石300-1100钱/石400-8000钱/石
A.国家控制经济的力度增强B.秦汉时期的通货膨胀严重
C.汉代的经济逐渐恢复发展D.秦汉人口有较大规模增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徽宗时,交子恶性膨胀,朝廷强行把交子推广到长江以北诸路,并改称“钱引”。钱引大量发行,其价值不断下降。四川地方政府允许百姓用钱引购买白绢和缴纳各种赋税。至南宋理宗时用会子收兑钱引,钱引共流通约150年。据此可知,宋代
A.南方经济的发展动荡不定B.纸币的信用稳定难以维持
C.商品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D.地方割据影响货币的流通
9 . 以招牌作为广告开始于唐代,市场要求“建标立候,陈肆辨物”,市内分肆,悬挂店名、行名或商品名称经营,以及对上市的商品每月估价三次,然后由经营者悬牌销售。据此可知当时的商业
A.经营范围宽泛B.宣传形式多样
C.广告管理严格D.文化氛围浓郁
2021-11-19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等;至平明,羊头、肚肺、赤白腰子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饭后饮食上市,如酥蜜食、枣、砂团子之类。向晚卖头面、冠梳、珍玩、领抹之类。东去则徐家瓠羹店,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据此可知汴京
①市场交易较有规律②开始出现饮食服务设施
③商店商品种类繁多④技艺演出有固定场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