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奴婢)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
A.商品买卖的契约形式已被使用B.契约形式成熟和标准化
C.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D.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
2 .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D.农耕文明的发展要求
2021-12-10更新 | 456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北方士民纷纷背井离乡,举家南迁。此后南方许多荒原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三熟之稻”。这说明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造成了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C.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1-10-20更新 | 456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学者统计,西汉时期皇帝颁布的农业诏书数量较多,且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赈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社会经济日益繁荣B.农本立国传统稳固
C.精耕细作农业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形成
5 . 《史记》所记汉朝除京城长安之外的18个都会中,北方地区拥有13个,今江南地区只有吴县-个。唐朝著名的城市首推长安,其次洛阳,再次扬州,再次广州,再次泉州、益州,最后越州。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治中心南移趋势B.南方经济地位日趋加强
C.城市经济职能为主D.关中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2021-06-18更新 | 7532次组卷 | 7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粮食价格已用铜币来计算;临时雇工即“佣客”工资已用铜币来支付;国家征收的部分赋税已开始用铜币来交纳;当时在各国流通的铜币有“布”“刀”“圆钱”“铜贝”四种形制。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效果不佳B.社会政治影响到货币的形制
C.青铜铸造技术有所进步D.商业发展促使货币广泛流通
8 . 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海外贸易的拓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经济结构的变化D.消费市场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
2021-01-25更新 | 345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古代的中西交往中,两千年前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东西方的交通渠道很不畅通B.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根本改变
C.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D.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的水平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