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中从轧棉到织布,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棉布织成之后,农家小户虽可以自己染布,但质量无法保证。踹布是棉布染色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也非普通农家二三劳力可以操作。于是染色便由染坊和踹坊来完成。这一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加深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纺织业首先出现手工工场D.农村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东汉观记》记载,汉章帝时张禹在徐县开蒲阳旧陂,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每亩产量在两三斛之间,比《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西汉的亩产量商出一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3 . 唐代开元年间,政府实行“和籴法”,即政府出钱向民间购买粮食。但中央政府命令江南各州的租米折成布匹运输到长安,用作在关中“和籴”的本钱。据此推知(     
A.京杭运河成为运输干线B.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C.江南地区粮食严重歉收D.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供求关系
2023-03-31更新 | 52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清代《苏州制造局志》中的织造缎匹规范略表,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     
名称长度、阔度工日(天)
太皇太后三润色阔满装袍一件计五身,每身长4.4尺,阔2.8尺190
三润色阔满装挂一件计四身,每身长,4.4尺,阔2.8尺,170
皇上三润色阔满装万寿袍一件计五身,每身长4.4尺,阔2.8尺97
A.管理繁琐,效率低下B.产品精美,类型丰富
C.精益求精,不惜工本D.规模宏大,质优价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时期,双林镇的绸庄常“赊丝于机户,即收其绢,以牟重利”;在南浔镇以产“苏经”闻名,农家“取丝于行,代纺而受其值,谓之料经”;宁波的鱼业牙行,分鲜行和里行,都对渔帮放款,约定以所获鲜、咸水产抵偿借款。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江南市镇商品经济高度专业化B.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的渗透
C.商人逐渐成为生产组织的主体D.货币供求矛盾催生商业发展
6 . 唐朝之前 ,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 。两宋时期 ,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 产分等进行征税 ,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 ,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 产税 。这反映出(     
A.房税有序传承B.城市经济发展
C.税收体系完备D.社会治理混乱
7 . 据考证,南宋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和宁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御街,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在御街中段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A.都城设计完全符合礼制要求B.“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
C.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纸币已成为全国流通的主币
2023-02-17更新 | 48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中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载。该表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时间出处记载内容
南北朝《齐民要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南宋《 农 书 》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明代《沈氏农书》宁可少而精密,不可多而草率。
A.精耕细作B.耕地充足C.男耕女织D.集体劳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原地区西周——春秋中期人工冶铁制品统计表(部分)。据表中信息可知,当时中原地区(     
器名材质年代出土地点
玉柄铁剑块炼渗碳钢西周晚期河南三门峡上岭村
铜内铁援戈块炼铁
铜骹铁叶矛块炼渗碳钢
铁刃铜削块炼渗碳钢春秋早期陕西韩城梁带村
铁刃铜戈块炼渗碳钢
铁器残片白口铁春秋早期(偏晚)山西天马一曲村
铁条块炼铁春秋中期(偏早)
铁片残片白口铁春秋中期(偏晚)
A.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B.乡村之间商业流通较自由
C.冶铁技术不断趋向成熟D.是人工冶铁技术的诞生地
2023-02-14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代中叶以后的商品经济浪潮已烃突破了大中城市的局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市民阶层人士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摘编自王言锋《社会心理变迁与文学走向》

材料三   明中后期,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凡此,导致明代失去“社会变迁”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创新及技术革新重要基地。

——摘编自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