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 1926~1936年中国各类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国对某种或某类产品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与该产品进出口总额之比)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A.一战后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增加B.国民政府关税改革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C.贸易结构调整促使官僚资本扩张D.中国贸易逆差减少得益于国际环境改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政界人士在思考建国御侮之策,纷纷提出实行“统制经济”,认为它是挽救经济危机,加快国防建设和进行备战,实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学术界和工商界先是讨论了“统制经济”学说的内容,介绍了欧美各国推行“统制经济”的情形,并进而大力提倡,乃至于一时间“统制经济”的口号甚嚣尘上。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从1935年开始,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特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具有备战性质的“统制经济”政策和措施,是在国家和政府的强有力的干预和主导下,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的调整,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

材料三   19393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依于战时人民生活之需要,分别轻重,斟酌缓急,实行统制经济”,正式明确使用“统制经济政策”这一概念。此后一直到1941年,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数十个有关经济统制的具体法令,其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包括工矿、农商、粮食、金融、外汇、物价、物资等国民经济各个重要部门进行了全面统制。

——摘编自张忠民、朱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统制经济”思想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说明此经济政策的主要影响。
2022-03-1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员张之洞、王先谦等人劝谕民间开矿并使用机器,丁日昌等人鼓励民间兴办新式轮船,李鸿章率先授予华商火柴专利,等等。这些举措
A.有助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消除了近代官商之间的经济矛盾
C.促进了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建立
D.加快了我国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4 . 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滥征苛捐杂税B.国民政府逐年提高关税税率
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2021-12-25更新 | 465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部分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间矛盾的产物,又是中国积极回应世界文明潮流的结果。它是一场地主阶级领导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据此,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地主阶级危机下的自救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0年前后,热播的电视剧《新安家族》以清末民初民族资本的崛起为背景,以徽商中的汪、许、鲍三大家族为争取民族自强而与外国列强资本展开殊死较量为线索,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经济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故事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东南钱业的两大家族,鸿泰钱庄汪家和永丰钱庄许家,是新安商会中的竞争对手。由于洋人垄断对外茶叶贸易,对华商掠夺盘剥,汪家老太爷决心要与洋人展开公平竞争,开辟洋庄茶(茶叶出口贸易)市场。然而,许家独霸洋庄茶市场多年,竭力阻挠汪家。新茶季到来,汪老太爷避开许家的攻势成功“试水”1000担,初步进入洋庄茶市场。后来,许善夔(许家代表人物)诬陷汪家,将汪老太爷拉下会长宝座,自己成为新会长。经过一番波折,汪家的生意在武汉复苏,在一场洋商欺凌民族资本的金融纠纷中,众华商在武汉各行业的全力支持下最终取得胜利。两年后,鸿泰程天送(汪家后人)带着从武汉吸纳的巨额资金回到上海,展开向洋商商会公开讨要公平商权的行动,这场茶叶大战以鸿泰钱庄汪家取得完胜而告终。20多年后程天送已成为上海滩最重要的民族资本家、鸿泰银行的领袖,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以商会会长的号召力,支援前线、发表演讲、捐钱捐物,并且鼓动华商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


要求: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7 .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2021-0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60、70年代,在洋务运动的掩护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悄然出现,但并没有得到清朝的许可与承认。随着对外战争的一再失败,清廷放松了对民间资本设厂的限制给了民族资本主义以喘息和发展的机会。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国民党政权巩固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僵局。据此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B.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生存
C.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反映了权力与市场的互动
D.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没有发展的空间
9 . 甲午战争后,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的浪潮。”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2020-10-19更新 | 80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0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020-10-16更新 | 395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