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材料二   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11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

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

2)法币与英镑汇价稳定

3)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储备金。

材料三   人民币2015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国家得以将人民币纳入自己的外汇储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有何意义?
2 . 宋元时期,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国民政府前期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的变革B.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货币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D.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货币的统一
2021-10-28更新 | 67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读下表《19世纪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部分),对表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鸦片战前5000吨/年5000匹/年
1846年7010吨13220匹
1850年8919吨23040匹
1854年14122吨62896匹

A.中国的茶叶生丝出口量呈持续增加状态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C.中国的茶叶、生丝生产商品化趋势增强D.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1-06-02更新 | 3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3-2014年河北沧州市南皮一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1932年,国民政府决定将上海、华阴、开封、德州、大沽等兵工厂停办,机器分运巩县、济南和汉阳兵工厂。1935年6月,蒋介石指示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地,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一做法
A.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B.意在全力“围剿”红军
C.导致了地区间的工业经济失衡D.旨在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2021-05-11更新 | 215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沧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
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
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
6 . 陈旭麓先生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曾指出:“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连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这说明阻碍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因素是
A.列强侵略B.思想落后C.市场狭窄D.资本匮乏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重商思潮’,的荡激下,明清之际在江南地区比较突出的“士商相混”现象迅速扩大,成为影”向遍及全国的社会潮流。同时形成了与近代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过渡性社会群体——绅商,即士绅和商人两种身份的结合。例如:1895年,长江以北的南通新科状元张謇奉命兴办大生纱厂,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1896年长江以南的苏州则有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库创办苏纶纱厂。“状元办厂”一时传为美谈。此外,还有许多进士与举人都弃士经商,成为知名的绅商。1905年左右,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各地商会的普遍设立,标志着绅商阶级的形成。绅商不仅是各地商会的倡议者,而且是各地商会组织的实际把持者,就绅商在商会中的地位和人数看,也可以称商会为绅商团体。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材料二: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和工人两种身份的结合。据估算,2008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5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除了制度和政策原因之外,还因为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最终必然消失。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绅商阶层的来源和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必然消失的原因。
8 .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丰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2019-09-25更新 | 281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黄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理念,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D.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10 . 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
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