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讨论:有人认为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应该牺牲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利益,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在如此破败的旧中国,能实现工业化吗?

材料一   1922年华洋义赈会对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五省240个村庄7079个家庭进行的调查,中国东部村庄农家的17.6%、北部村庄的62.2%,每年收入不到50元。……而在中国,养活一家人所必需的最低收入一般要100150元,所调查的东部村庄有4/5的农家,每年收入都不及养活一家人口所必需最低限度

——R.H.Tawnky著,陶振誉译:《中国之农业与工业》,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88页。

材料二   1935年中南银行催申新公司归还银行借款,申新总公司致电中南银行云:“实感农村经济窘迫,百般兜售,奈终少受主……拟将该布仍退装上海销售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83页。

2020-11-1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2 . 题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2)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胡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
——《北京历史文物志》
(3)依据材料三,指出 “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
2016-11-27更新 | 1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