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材料一   唐朝时,陆路和海路出口的商品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也都成为大宗商品。当时中国商人和手工业工匠前往中亚,西亚及南洋各地定居的有很多,外国商人居住在中国各城市的也不少。据记载,唐甫宗时,政府讨伐扬州叛乱过程中发现在叛乱中被杀死的外国商人就有2000余人。唐政府在长安设有鸿胪馆专事招待外国使节和管理对外贸易工作,置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征收进出口关税,检查船上有无携带违禁品,保管进口货物,收购政府专卖品等。据阿拉伯人苏莱曼游记所说,关税率约为从量的30%。市舶司有海关的性质,为宋、元、明等朝沿用。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近代中外贸易是从鸦片贸易开始的。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主流不是鸦片贸易,尽管鸦片贸易,尽管鸦片贸易曾经占据进口额的首位。从长期趋势来看,正常的商品进出口交易是中外贸易的主流。下面是18711936年我国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表:

近代中国主业出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出口总值(%)

时间丝及丝织品豆类及豆饼籽仁及油矿砂及金属棉纱、棉制其他
1871-187352.734.50.1---12.7
1891-189336.924.61.2---37.3
19138.435.312.07.83.30.632.6
19201.618.613.09.13.21.453.1
19313.613.421.48.41.64.147.5
19364.37.81.318.77.73.957.2

——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变化的认识。
2022-02-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材料二   19世纪50、60年代后,农产品商品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的主要特征是伴随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急剧增长,国内经济作物的种植迅速发展,粮食作物也进一步商品化。……随着贸易量缓慢增长的是商业的缓慢发酵。为了实现深入中国国内市场,外国商人逐渐采取依赖买办的办法。买办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洋行的雇员,无论是采购土产还是推销洋货都是洋行的业务,都是外国商业流通环节的组成部分,这个独立的商业形态就是中国新式商业。

——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列举诗中所涉及的需尽“人力”的我国古代农业灌溉工具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特点。
(2)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的表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上海及其附近的松江、太仓一带,手工纺织业素称发达,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棉布的输入源源不断。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半”厦门开市通商后,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英国首先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欧洲市场,接着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的各纺织城市进行加工,然后再把制成品输入印度。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到19世纪中叶,印度已从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50年中国人口在全球占比为22%,而此时中国纺织工业的棉纺锭(513万锭)在全球占比仅为5%,棉纱年产量(43.7万吨)在全球占比仅为7.8%。……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城乡人民服饰“蓝、黑、灰一抹色”的情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服饰多样化以至时尚化。反映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时装和华丽的家用纺织品,进入城乡普通人家。人民群众衣被的普遍改善,已成为“全面小康”和“时尚中国”的一个重要元素。到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的经济总量总体上在全球占比在55%以上。中国棉纺织工业的设备规模在全球占比在57%;棉型纱产量3538万吨、棉型织物产量893亿米,其全球占比都在55%以上。更具可比性的“纺织产业纤维加工量”,从1978年的276万吨(全球占比为10%),逐步发展到2015年的5300万吨(全球占比在55%以上)。

——摘编自陈义方《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印两国棉纺织业面临共同的境遇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4 . 王韬的《弢园老民自传》中记载:“时(1848年)西士麦都思主持墨海书馆,以活字板机器印书……后车床以牛曳之,车床旋转如飞,云一日可印数千番,诚巧而捷矣。”这说明当时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扩大B.民族企业采用机器生产
C.中国沦为世界市场附庸D.机械印刷媒介传入中国
2021-05-05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