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材料二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改革开放的办法”中经济体制改革演变的轨迹。
(2)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粮商真正活跃从明朝中后期才开始。综合考察江南粮市的活跃,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在实行田赋货币化之后,官吏的俸禄米,亦改为货币收入,官僚及其附属人口成为消费商品粮的大户。作为政治性城市的苏州、杭州及其它县邑城市,各种消费功能膨胀,奢侈人口及其为奢侈消费服务的非农业生产人口刷增。至于所谓嘉定、湖州等棉丝区农民需要余(买进)食,已有研究者指出情形被方志大大夸张,并不属实。夸张米市,以粮商的活跃,欲证明江南市场经济有大跨度的进步,很值得怀疑。

——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材料二   粮食是基础性战略资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乃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粮食供求形势和粮食市场价格情况,围绕保证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的粮食宏观调控总目标,制定了不同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整体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杜政、亢霞《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变迁回顾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粮市活跃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关系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生产关系调整的角度,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的措施。上述措施充分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什么。
2022-11-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某报告的内容示意图。该报告(     
A.发表于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
B.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目标
C.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D.表明中共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
2022-09-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6月统测(二)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农村经济主要表现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近代农村经济是传统农业方式的延续,但无论是在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力还是农村经济结构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成因主要是由于近代时期被迫的对外开放,导致的城市化与国际化,迫使农村经济结构适应整个社会环境作出改变。……从近代这一时期来看,整体上土地权分配表现为集中一分散一再集中一再分散几个阶段……在抗战开始到解放前,一直保持着地权分散化的趋势,以东部某地为例,19291933年间,地主、富农古有土地达67.33,中农、贫农及其它劳动人民占有土地32.67,到全国解放前夕,地主、富农占有土地已下降到28.85,中农、贫农和其它劳动人民的土地上升到71.15

——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材料二   第一,必须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使这部分经济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第二,对于占现代工业经济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第三,对于占国民经济90左右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而又积极地引导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向着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19804月至5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于为什么在“市场经济”前面加“社会主义”四个字,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这就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与国情相结合,不可能与西方国家的完全一样。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及其对新的经济因素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抗战开始到解放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出现分散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是如何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的?指出这一变革的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回答:①概述20世纪80一90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历程。②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简述中共十五大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重大理论突破。
2022-05-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的粮食增产道路有哪些历史启示。
6 . 下图是发表于1979年《人民日报》上的一篇名为《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传统经济模式受到冲击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国家重视调整产业结构
2022-03-26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到1956年,中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与发展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基础奠定
C.开始改变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D.“大跃进”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8 .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图中属于这些城市的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1年开始,广东一些地区在实行生产队统一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固定地段、包工定产、对产负责、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这一做法的推行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促进了人民公社的建立D.加速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22-02-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份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会议文件。这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
A.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B.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废除
2021-12-0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