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1950年7月发行的《人民画报》创刊号中的叙事架构。该画报的创刊意在(     

   

A.激发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B.丰富劳动人民的业余生活
C.大力展示广大建设者工作场景D.践行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
2023-05-05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江苏卷第9题 1949~1956:新中国的过渡时期-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2 . 以下是1976—1980年中国代表团出访情况统计表(部分),这可以说明(        
年份中央党政代表团教育科技代表团
中央领导部委办经贸专题
1976.7—1977.613次93次49次25次
1977.7—1978.630次135次8次103次
1978.7—1979.637次112次63次70次
1979.7—1980.632次113次65次91次
A.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初步形成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共识
C.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工作中心D.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愿望迫切
3 . 如图是1953年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而发行的邮票《纺织女工》,面值800圆(注:旧版人民币)。这枚邮票可以用来说明(     

A.国家积极调动女性的现代化建设热情B.通货膨胀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C.“一五计划”推动了经济结构合理调整D.公私合营促进纺织业迅猛发展
2023-05-01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江苏卷第9题 1949~1956:新中国的过渡时期-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4 . 1990—1991年,上海新成立的外资银行有14家;1994—1995年,石家庄、武汉、西安、昆明等10个内陆省会先后出现了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至1995年底,驻华外资金融机构达到683家。这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国内金融体制全面转型
2023-04-15更新 | 508次组卷 | 9卷引用:押江苏卷第10题 1956~至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至今-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1978~1981年我国用于职工住宅、城市公用事业等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A.国民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改革目标D.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22-23高一上·江苏连云港·期末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2年,陈先保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糖烟酒公司上班,端上了铁饭碗。1993年,市场经济搞得热火朝天,但国企表现出了诸多不适。经过一番权衡,担任国企科长的的陈先保毅然选择下海经商。起初,他盯上了棒冰生意。他先后推出“双截棍”棒棒冰和东北棒棒冰,深受市场欢迎。1998年,他把目光投向瓜子市场,创立“洽洽”品牌。为赢得市场,他革新“煮瓜子”工艺、独创牛皮纸包装、组织“开箱有礼”经销活动。1999年,他借钱花费400万元在中央一台打广告。2000年,洽洽销售额成倍增长,突破1亿元,2001年则暴增至4亿元。考虑到原料质量无法保证,陈先保研发出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杂交品种。2008年,洽洽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元,成为行业内外公认的“瓜子大王”。2020年,洽洽携手央视进行了全面升级的透明工厂全球云直播。当下,洽洽正在以“食”为媒,向世界递出一张“文化名片”,让世界人民以一颗小小的瓜子为窗口,究见整个中国改开放40年来的恢弘巨变。

——据《洽洽二十年:如何从“瓜子大王”华丽升级到“坚果专家”?》整理


(1)据材料,概括陈先保的奋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2023-02-17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4题) -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B.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D.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2022-11-27更新 | 307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8-02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17-18高一下·广西南宁·期末
9 . 1981—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2022-07-23更新 | 245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10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状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表数据变化状况的认识。
2022-06-30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