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城市中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某杂志设计了纪念特刊如下

版块史实
版块一 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版块二经济体制的探索(1)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2)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①的生产队已经达到93%
(3)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版块三开放格局的形成(1)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起,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
(5)②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版块四综合国力的提升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2005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夺得世界超算冠军
2017年,“复兴号”高铁首发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20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运行
版块五理论建设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线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把特刊信息补充完整,并用一句话概括改革开放与中国命运的关系。请为特刊新增一个版块。(要求:有概括性的版块名称及两条相关内容)
2 . 1953年,党中央强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私有制,要使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党的八大前后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和“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思路。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尝试B.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尚未成熟
C.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原有经济体制弊端逐渐显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22-06-14更新 | 5323次组卷 | 50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春联,反映我国十年探索时期农村景象的是
A.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