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井冈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毛泽东领导下,工农革命军首先在边界各县进行了打倒土豪劣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建立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根据地群众工作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对团结人民和瓦解敌军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简析其创建的意义。

材料二   1940年,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到1941年,边区18个县的选举中,共产党员平均只占19.8%,国民党员占4.9%;无党派人士占75.3%。其他敌后根据地也都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普选。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简表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1%

7%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 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内容的是(     
A.新中国土地改革B.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023-05-3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历史试题(专家版三)
3 .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工业总产值中不同类别企业所占比重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份(年)
年份(年)197819871998
国有企业(%)77.657.526.5
集体企业(%)22.440.240.5
个体经济(%)02.333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城乡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D.国有经济改革成效突出
4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月)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的革命“新道路”,并分析中国共产党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制度构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6 . 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中,曾经流传许多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描述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3-03-07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合作化B.完成土地改革
C.稳定市场物价D.发展农业生产
8 .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9 . 下列两幅图所示的内容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情况。这说明该时期(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B.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大跃进”运动成效显著D.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
10 . 1978年5月,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发表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文章,否定了平均分配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当时几乎所有的有分量的经济理论文章都赞同该文章的主张。这一现象(     
A.反映了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B.明确了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原则D.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