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78年后,安徽滁县地区的左邻右舍在交界地打出了“反对复辟倒退”“抵制安徽的单干风"等大字标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安徽(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引进外来投资
C.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行国企改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85月,路遥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该小说以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近十年间中国城乡人民的社会生活。作品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从物质和精神上“救活”了农民。其中,孙氏兄妹的不同人生道路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个人与国家的有效整合:孙少安开办乡镇企业,成为双水村的第一批“暴发户”,并尝试担当起“先富带后富”的重任;孙少平进城揽工或下井挖煤,参与到新时期城市化建设的浪潮中;考上大学的孙兰香成为“文化大革命”后高考制度恢复的幸运儿。小说中描写的大量的充满戏剧色彩的崭新的生活景象,生动地表现出中国农民在改革大潮中,告别传统走向新生。

——整理自秦齐、沙静静《平凡的世界:时代性的文学与生命图景》(有改动)

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4 . 1979年美国西部时间2月2日,邓小平在西蒙顿竞技场的宴会大厅里握着美国企业家哈默的手说:“我们都知道你,你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列宁的那个人,现在你可要来中国帮助我们呢。”邓小平说这番话的直接背景是
A.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始确立
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得以确立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井冈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毛泽东领导下,工农革命军首先在边界各县进行了打倒土豪劣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建立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根据地群众工作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对团结人民和瓦解敌军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简析其创建的意义。

材料二   1940年,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到1941年,边区18个县的选举中,共产党员平均只占19.8%,国民党员占4.9%;无党派人士占75.3%。其他敌后根据地也都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普选。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简表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1%

7%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 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一、三分析,“一五”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022-11-15更新 | 358次组卷 | 6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月)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的革命“新道路”,并分析中国共产党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制度构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9 . 下表是1952年主要工业产品与1949年产量比较表,促成下述变化的原因包括
产品名称单位1949年1952年
原煤亿吨51.6106.5
原油万吨37.5137.5
发电量亿度71.7121.7
万吨17.1146.3
A.党和政府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B.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基本结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10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团结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搭。”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时间会议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①        ”重大命题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邓小平发表②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        的改革目标
200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并说明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3)填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2022-02-20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高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