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
C.实行强制性劳动D.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
2024-03-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21年,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他还劝说大资本家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福特还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工厂,后来很多世界著名的公司也在俄国办企业。这一现象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勃列日涅夫的改革D.苏俄新经济政策
2023-07-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1913年至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在20年代之后实现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大力发展了集体农庄B.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C.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4 .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一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重商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
2022-06-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逐步开始对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义务交售制为农产品采购制以及大规模开垦荒地并种植玉米作物。这是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勃列日涅夫改革
6 .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该模式
A.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优先发展轻工业
C.推动了经济短期快速发展D.实行多种所有制
7 . 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牛奶店也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喝牛奶B.说明了社会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
C.讽刺了苏联的日用物资短缺问题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8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在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据此可知,该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9 . 到1918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战时措施。此项措施在农业方面表现为
A.固定的粮食税B.余粮收集制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收购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