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饮食特色
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二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 )
《宁陕厅志》
“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 )
四川《奉节县志》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
《金薯传习录》卷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
2 .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3 . 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诸如:
朝代名称效益
战国(秦)都江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战国(魏)西门豹渠“以富魏之河内”
汉朝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些工程的兴建
A.阻碍了经济交流B.不利于商业进步
C.促进了农业发展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2-07-12更新 | 16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北方农民“常在桑田中间用锄耕地,密植绿豆、小豆等作物”,既收获了豆类又“润泽益桑”。据此可知,当时北方地区
A.人地矛盾日益突出B.农民普遍缺少耕牛
C.农作技术已较成熟D.轮作农业开始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是西周遗址发掘出土的农具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以反映西周时期(  )
遗址所在地石器蚌器骨器铜器
长安张家坡93173820
长安客省庄6921610
扶风云塘18870
磁县下潘汪4411740
小计2243191540

A.依然处于石器时代B.生产力尚处于较低水平
C.农业分布范围较广D.生产工具使用频率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承袭明制,规定:“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上写户主姓名,丁男口数,外出注明所往,入则注其所来,月底令保正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门牌揭于每户门上,以便勾稽人口动静。”此规定(     
A.反映户籍管理比较松弛B.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C.推动了工商业顺利发展D.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
7 .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D.农耕文明的发展要求
2021-12-10更新 | 45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单元测试(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呈现了部分汉代农耕工具与技术,它们的出现
A.有助于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B.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南移
C.根除了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推动了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10 .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写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铁器促进小农生产方式确立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小农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2020-12-27更新 | 1733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