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
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滞缓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
2021-11-03更新 | 607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年12月高中部教师招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2021-10-22更新 | 40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记载,唐开元十三年官府养牛五万头,民间养牛更是不计其数,一般百姓几乎达到一户一头牛的标准,还产生了养牛大户,有的养牛大户饲养100多头牛。这一现象
A.导致了铁犁牛耕出现B.顺应了经济恢复的需要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2021-10-21更新 | 20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考试历史试题
5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021-08-31更新 | 107次组卷 | 4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科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021-08-28更新 | 332次组卷 | 5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述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态。这一经济形态是
A.采集经济B.小农经济C.渔猎经济D.商品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据此判断,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西周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
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9 .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占
总件数百分比
铁农具件数铁农具占生产
工具百分比
辽宁抚顺807796.3%6888.3%
湖南长沙702130%1781%

A.铁农具已经运用在生产部门B.中国已经全面进入铁器时代
C.铁质手工业生产工具非常少D.铁农具在南方运用最为广泛
2021-07-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唐“(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匹二百一十文”。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人民生活安定B.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C.小农经济发达D.地区经济差异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