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0 道试题
1 .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
2023-06-09更新 | 9226次组卷 | 6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学者研究,秦代、两汉、唐宋、明代都有地方向中央呈报雨水的记录,清政府推行雨泽奏报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农业发展B.推动科技进步
C.提高救灾效率D.践行仁政传统
2023-03-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选班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已普遍采用牛耕,而在秦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牛耕发展则较为缓慢。这可以用来说明秦国(     
A.最早出现牛耕技术B.农业耕作方式向其他地区扩展
C.青铜农具已被摒弃D.农业生产技术已发生巨大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匈奴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
B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迟至西周,早期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C孟子提及井田制时认为“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描绘了小农经济生产的典型模式
D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
A.AB.BC.CD.D
6 . 1977年,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发掘出一个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其基本特征是房基、灰坑、陶窑、磨盘和墓葬等已出现。这反映了裴李岗文化时期(       
A.原始农业有所发展B.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C.房屋建筑技术高超D.礼乐制度较为发达
7 . 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已使用牛耕,但铁犁数量极少。西汉中期时,各地的铁犁数量大增,规格多样、定型化,而且多为全铁犁。这一变化表明西汉中期(     
A.农民分散经营加强B.土地私有制的兴起
C.鼓风冶铁技术出现D.政府控制冶铁行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有专门保护牛耕的法律条文。每年都会评比耕牛,并进行考核,最后根据成绩进行奖罚;对于耕田的牛,如果发现牛变瘦了,还会对使用者进行惩罚。据此可知,当时秦国(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振兴经济以富国强兵
C.鼓励进行土地开垦D.精耕细作的农业发达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生活方式类似草食动物,逐水草而生活,或采集、或种植、或渔猎,“食尽一山则移一山”,具有非排他性、群体性的特点,且没有领土和势力范围的概念。至秦汉时逐渐形成了单一的种植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高,在所能耕种的有限土地上,以种植业为主的民族要比从事畜牧的民族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此外,由于实行多子继承的缘故,家庭中的财产一代一代地被分割,导致古代中国人均土地数量越来越少,不得不从提高土地利用率上寻找出路,如汉代出现了一年两熟制耕作方式。这也使土地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正如《王祯农书》中所说:“盖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尤胜不稼!”

材料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近2000余年发展的北方文明,开始向其他地区寻求新的文明生长点。水往低处流,有水就有生命,也就有文明的灿烂,于是东南一带成为中国文明的新的发展中心。汉代司马迁所叙述的江南地区,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颇有蛮荒之地的味道,但是700多年后的江南,其制约因素纷纷解除,于是成为农业文明的生长点。

——以上材料摘编自徐旺生《生活方式、生产结构、生态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汉以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并简述这一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其成因。
10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如所示农具道:“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种农具的使用(     
A.提高了农业播种的效率B.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C.实现了农业动力的变革D.标志着精耕细作模式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