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
2023-06-09更新 | 9638次组卷 | 63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据文献和西汉墓壁画像等考古资料可知,耦犁的犁铧较大,有犁辕、犁壁等装置,由二牛牵引,三人操作,一人牵牛把握方向,一人掌犁辕调节深浅,一人扶犁。后来经过改进,二牛三人的耦犁法逐渐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取代。这反映出当时(     
A.农学知识比较丰富B.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
C.农耕区域逐渐扩大D.生产技术取得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都有轻耕重读的倾向;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唐末章仔钧的《章氏家训》明确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此后人们从宣扬“勤耕之家,苦读荣身”,进而提倡“耕读传家,立己达人”。耕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农耕时代价值观的演进
C.儒家伦理与现实相悖离D.科举选官制度影响深远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羊、猪二牲。大夫和士祭祀宗庙,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宗的荐礼:春天荐祭韭菜,夏天荐祭麦,秋天荐祭黍,冬天荐祭稻。韭菜配以鸡蛋,麦配以鱼,黍配以小猪,稻配以鹅。如果不是为了祭祀,诸侯不能杀牛作膳食,大夫不能杀羊作膳食,士不能杀狗或猪作膳食,平民不能吃时鲜美味。平常吃的菜肴不能比祭祀用的牲牢好;平常穿的衣服不能比祭祀的礼服好;平常居住的房屋不能比宗庙好。

——摘编自《礼记·王制》

材料二古时,谷物菜果不合时不吃,鸟兽鱼鳖,没有长成就不吃,不在池塘振网,捕捞小鱼小虾。今富人捕杀幼兽小鸟,沉迷饭局,酒如河流,宰羊羔,杀小猪,春鹅秋雏,毛果虫貉,没有不吃的。今民间酒食,大鱼大肉满桌,还有鱼鳖、鹿胎、鹌鹑、肉酱等众物杂味。古时,百姓平常吃粗粮和野菜,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屠户,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背着粮食去,提着肉就回,要知道,一头猪相当于一般年景一亩地的收入,十五斗栗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半月的伙食。古时,没有卖熟食的,也不在市场上买卖食物。现在,熟食遍列,市场上菜肴陈列,劳动懒散,吃喝却赶时髦,例如烤乳猪、韭菜鸡蛋、狗肉、马肉、煎鱼、切肝、腌羊肉、冷鸡、马奶、驴肉、炖小鸡、鹅汤等等。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周代饮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昭帝时期饮食方面发生的变化,并据此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根据如图各朝每百年水灾与旱灾次数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衰退
2022-08-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赵过在国家控制的公田上进行生产试验确定了代田法。这比当时的耕作方法每亩增产达到一斛,因而得到推广。汉武帝任命赵过为治粟内史,他亲自带领农夫下田推广牛耕,取得显著效果。这表明
A.国家组织力量强大利于技术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C.技术发明源于劳动人民生产实践D.大一统格局下的生产工具革新
2022-05-07更新 | 372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古代的农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农业耕作的民歌和谚语,如北魏农书《齐民要术》中便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以时及泽,为上策”“欲得谷,马耳镞”等记载。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东汉田庄主对相对集中的大田和园圃一般采用直接经营的方式来管理农业生产,生产者以奴隶、雇工为主,也有使用宾客,他们在田庄主或其管家的监督下进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这种农业经营模式
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精耕细作的深入
C.说明新生产关系已出现D.导致土地兼并日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80座窖穴内发现了粮食堆积,一般厚度0.3一2米,其中有10座窖穴堆积达2米以上,出土时部分颗粒清晰可见有粟的痕迹;在河北正定南杨庄遗址中,同样也发现了粟。据此可知,当时此地
A.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C.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D.原始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2022-04-13更新 | 361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的铁器,其中铁农具的出土数量在整个出土铁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下表为荆楚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主要铁农具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荆楚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主要铁农具统计表
出土地点铁农具(单位:件)时期
江陵凤凰山持面男佣1、持斧男佣1、持锄头女佣2西汉前期
荆州市瓦坟园铁镰,铁斧(数量不明)西汉晚期
随州义地岗铁斧4东汉中期
江陵马眼桥遗址铁锄1东汉晚期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迅速B.荆楚地区冶铁技术先进
C.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D.政府鼓励民间自行冶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