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祯《农书》记载一种“龙骨车”:“今农家用之溉田。……凡临水地段,皆可置用……水具中机械巧捷,惟此为最。”下图所示与此相符的是(     
A.B.
C.
D.
2 . 《诗经》及《周易》中有菑(zī)、新、畬的记载:“田,一岁曰蓄,二岁曰新田,三岁曰舍。”菑田,指休闲田,任其长草;新田,是指休闲之后重新耕种之田;畬田,则是耕种之后第二年的田,田中已长草,但经过除草之后,仍可种植。这一记载证实了
A.铁农具对耕作的重要B.先秦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
C.先秦农业耕作的发达D.先秦民众生产劳动的艰辛
2021-08-16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 《礼记·月令》记载:“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这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已经
A.开始自成体系B.与手工业结合
C.以粮食生产为主D.注重精耕细作
4 .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2020-12-25更新 | 1266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训练:第二单元测试卷(选择性必修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2020-07-29更新 | 51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能力提升)
7 . 《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8 .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无荒秽,岁皆丰熟。” 这一现象
A.推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B.萌发了早期的土地公有
C.消除了农村的贫富分化D.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
B.刀耕火种
C.精耕细作
D.兴修水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