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发明了畜力牵引的铁齿耙、使用绳索软套、发明短辕的蔚犁以及耕耙耱技术。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生存压力倒逼技术革新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受江南先进技术的启发D.良好政治环境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隅。圩田(如下图所示)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周围有堰,让河水穿流其中,可调节水流大小。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
C.宋代政府重视水利建设D.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
2022-03-20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十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
2021-01-25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时期蔡襄《荔枝谱》:“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韩彦直《橘桔录》:“种橘大姓,不复计树若干,但云有几亩。”由此可知,宋朝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趋势正确的是
A.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一刀耕火种一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
D.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2019-05-07更新 | 151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卷

6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18-10-12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

3.85

90%

隋唐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

6.42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8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67次组卷 | 1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
1912—1916159561180.74
1917—1921392697982.03
1922—1926430743900.91
1927—193155192998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6-11-18更新 | 92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