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朝许浑《汉水伤稼》诗云:“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厥空。”白居易《杜陵叟》诗云:“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这两首唐诗反映了(     
A.农民对良好年景倍加期盼B.农业经济抗灾能力的欠缺
C.封建政府对农民赈济缺失D.水利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按照秦朝制度,地方官吏不得将一家农户的两个男子同时征发戍边,不准农业劳动者在春耕大忙季节离开农业生产岗位,及“居赀赎债”的“罪人”在播种和管理禾苗的季节也准许他们回家二十天进行耕作等。这些做法旨在(     
A.缓解国家面临的财政困难B.纠正秦国经济法规的弊端
C.确保农耕经济的稳定发展D.加快农业管理的革新步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羊、猪二牲。大夫和士祭祀宗庙,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宗的荐礼:春天荐祭韭菜,夏天荐祭麦,秋天荐祭黍,冬天荐祭稻。韭菜配以鸡蛋,麦配以鱼,黍配以小猪,稻配以鹅。如果不是为了祭祀,诸侯不能杀牛作膳食,大夫不能杀羊作膳食,士不能杀狗或猪作膳食,平民不能吃时鲜美味。平常吃的菜肴不能比祭祀用的牲牢好;平常穿的衣服不能比祭祀的礼服好;平常居住的房屋不能比宗庙好。

——摘编自《礼记·王制》

材料二古时,谷物菜果不合时不吃,鸟兽鱼鳖,没有长成就不吃,不在池塘振网,捕捞小鱼小虾。今富人捕杀幼兽小鸟,沉迷饭局,酒如河流,宰羊羔,杀小猪,春鹅秋雏,毛果虫貉,没有不吃的。今民间酒食,大鱼大肉满桌,还有鱼鳖、鹿胎、鹌鹑、肉酱等众物杂味。古时,百姓平常吃粗粮和野菜,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屠户,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背着粮食去,提着肉就回,要知道,一头猪相当于一般年景一亩地的收入,十五斗栗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半月的伙食。古时,没有卖熟食的,也不在市场上买卖食物。现在,熟食遍列,市场上菜肴陈列,劳动懒散,吃喝却赶时髦,例如烤乳猪、韭菜鸡蛋、狗肉、马肉、煎鱼、切肝、腌羊肉、冷鸡、马奶、驴肉、炖小鸡、鹅汤等等。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周代饮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昭帝时期饮食方面发生的变化,并据此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
4 . 周人记载,其先祖弃“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这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广泛使用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C.农业管理相对完备D.农业生产已受重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有专门保护牛耕的法律条文。每年都会评比耕牛,并进行考核,最后根据成绩进行奖罚;对于耕田的牛,如果发现牛变瘦了,还会对使用者进行惩罚。据此可知,当时秦国(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振兴经济以富国强兵
C.鼓励进行土地开垦D.精耕细作的农业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今南京、绍兴等地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在江西、湖南也相继出土了东汉铁农具,有锄、铲、锈、斧等。湖南出土的东汉铁农具有锄、锈、斧等;三国时期桂阳都的耒阳县(今湖南)“出铁石”,设“铁官”。这反映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A.江南精耕细作农业的确立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C.南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D.江南铁犁牛耕方式的成熟
7 .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到了南宋时期,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B.政局动荡引发耕作方式变革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D.江南地区人民饮食习惯改变
2022-11-04更新 | 132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9 .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A.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B.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
C.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D.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
2022-10-26更新 | 133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如所示农具道:“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种农具的使用(     
A.提高了农业播种的效率B.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C.实现了农业动力的变革D.标志着精耕细作模式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