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初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以市蕃夷之马;宋太宗时设立“买马司”、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的良种马。据此可知,宋初政府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军备建设B.强化国家管理
C.繁荣边地贸易D.促进民族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南宋时,绍兴城东南二里外的开元寺前,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大型灯市,百物汇聚,场面宏大,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众多商人。绍兴城内外市场众多,位列宋廷宣布的40个“大邑”前茅。由此可知,南宋
A.夜市发达促进城市繁荣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草市兴旺助推城市发展D.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观点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便存在着一个贸易圈:非洲—亚欧贸易圈,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而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家,全球大概最终有1/31/2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700010000吨。

材料二   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总结一个围绕中国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历史解释。(要求:论从史出,观点正确,论证准确)
2022-05-1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重庆历史上经历多次大移民,形成而今“行千里、致广大”的地域特色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川渝地区天灾战乱不断,出现“有可耕之地,而无可耕之民”的状况。清初从顺治到乾隆时期,政府鼓励移民入川,“无主荒地,听凭百姓垦种,永占为业”“荒地耕种,十年起科”。据统计,清初重庆府人口约23万,到1820年已达230余万。重庆府初耕地从167112.4万亩,到1728年达1259.76万亩。期间红苕、烟草伴随移民传入,形成“田种禾稻、山种杂粮”的格局。移民中的汉族、土家族、壮族、回族等定居川渝后,在元、服饰、生活习俗等方面深入互动。

——摘编自周勇《“湖广填四川”与重庆》

材料二193711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引发全国各界向西南大迁移。到19406月底止,内迁民营厂矿共452家,内迁设备12万多吨。重庆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重工业资本约占50%,改变了战前轻工业占优的状况。内迁重庆高校有中大、复旦等31所。1946年,重庆人口增加到124.5万,内迁人口包括有政府及各事业机关人员、沦陷区工商界人士、文化名人、学生、产业工人以及其他难民。随迁渝者日众,饭馆内苏(州)常(州)式的小馒头、汤包也都成为常见食物了。

——摘编自张瑾、龙海《抗战内迁大移民》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1964年国家定位把重庆地区“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某些重要机器设备的基地”。1965年开始从沿海内迁了大批企事业单位,随迁的包括管理人员、熟练技工、科技人才等。经过三线建设者们的艰苦努力,重庆逐渐建成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改革开放以后,他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10月,中宣部将“三线精神”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摘编自田姝《三线建设内迁大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川渝移民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内迁的背景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三线精神”的理解。
2022-05-15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统计,1833-1936年标题中含有“商务”的文章共3589篇,标题中含有“商业”的文章共8400篇,其中有关国外问题的文章为2054篇,有关国内问题的文章为9935篇。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D.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488年的吴江县志记载风土人情时提到,商人离家百里,家人就会愁眉苦脸;在外地经商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而1548年新编县志却未载此类说法。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政府好恶决定史书编修B.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宗法社会日益解体
2022-05-13更新 | 277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重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密切了农村与市场的联系,因此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江南农村中阶级分化日益严重,出现“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的局面。这一状况
A.扩大了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B.推动封建政府进行赋税制度改革
C.促使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导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生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清时期,奢侈之风盛行,这一风气最先起源于官宦之家,后来有些下层民众的妻女也都衣绸戴金,甚至有些地区的人们竞相以穿华服为夸耀。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官宦之家推动社会变革
C.社会成员地位渐趋平等D.技术进步冲击等级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史载,宋太宗派内侍8人带着国书、礼物分四批出使海外各国,邀请外商来华贸易。宋高宗时市舶司领班蔡景芳招徕外船,纳税98万缗,被提升为低级武官。据此可知,两宋政府
A.对各国实行怀柔政策B.调整了传统的商业政策
C.强化了对外贸易管理D.以商业税收为主要财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强烈反对政府与民争利,要将主张盐铁官营、剥夺商人利益的桑弘羊油烹以谢天下。可见司马迁
A.反对重农抑商B.肯定商业地位
C.主张严刑峻法D.延续百家争鸣
2022-04-30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