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消费的主体,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工商业者对书法名画也趋之若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
A.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书画主流
C.书画艺术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重要手段
2020-09-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   
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
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冯梦龙《三言二拍》里有很多关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D.商业发展对人们观念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唐政府( )
A.对全国各城市实行统一规划B.关注各种商品的质量
C.推行官买官卖的垄断政策D.重视城市商业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书》中记载:“周垃,柳、七星、张之分野也。……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地小。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熹为商贾,不好仕宦。”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周人维护分封制
B.西周商业繁荣
C.周朝的社会巨变
D.周人见利忘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乾隆年间,“广东商人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对以上记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商业资本参与生产过程B.生产工艺适应西方风尚
C.欧亚之间商贸往来频繁D.突破政府闭关政策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盐铁论》对官营手工业有如下描述:“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刚柔和,器用便。”这说明汉代官营手工业(       
①由政府设官管理②以冶铁炼钢为主③资金雄厚,技艺先进④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租佃制生产关系、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唐代的户籍制度早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一种城乡分开、有产户无产户区分的新的户籍制度在北宋前期形成。……宋代在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坊郭户”。 坊郭户和乡村户户籍以有无常产(房屋及财产)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以常产多少划分为+等以承担赋税及科配(属临时性赋税)。但不少地方常将客户也划分在+等户内。……一等户中有些特别富有的,被称为“极户”“无比户”:高强户”;享有一定特权的‘官户”,也大都在一等户内;而包括官户以及州县的公吏和乡村政权头目中的上户,称为”形势户”,都是租佃制生产关承中的大、中地主,……坊郭客户为城镇介民,多为小商小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邦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为佃户、主户的雇工、佣工等。

——摘偏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以客户为立体的流民(年饥或避兵他徒者),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更是户口统计、户籍管理的一大问题。宋朝规定:“居作一年,即听附籍。”即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即被列入当地户籍,成为当地人口,并承担相应的赋税。……对于房郭流民,宋政府采取对流民进行登记的办法。负责登记的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真实人口,填写姓名口数”。流民离开之时,居停住人要主动报告官吏,销毁其临时户口。

——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户籍制度的影响及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14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中国人口数量的发展变化表”,推动该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高产作物被引进和广泛推广B.封建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筑
C.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明清时期海外贸易走向繁荣
2020-09-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