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9-08更新 | 6065次组卷 | 7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读下表《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与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最为合理的是
                       地域
时期
边疆地区合计
春秋战国至北宋912710119
南宋至明清16731510114
合计1071001610233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D.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3 . 下表是唐朝后期南北户数升降比较表。此表说明(     
项目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3 736 652866 88776.836.52
南方3 117 6241 506 54851.6863.48
总计6 854 2762 373 43565.73100
A.政局变化影响户数增长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南移步伐放缓D.北方人口躲避战乱南迁
4 . 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据统计,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赋税制度发生变化
C.农业经济比较发达D.南方经济地位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唐代则是“岁终为断”。前者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后者则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反映了
A.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B.粟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
C.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D.历法进行了大规模修订
2021-03-28更新 | 1064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另有民间谚语又云:“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的赋税重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江南粮食产量极高D.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促进南方开发的有利因素是
A.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动荡
B.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C.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D.汉族与内迁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
8 . 下表是西汉、唐代和北宋三个历史时期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的对照表。该表的信息说明 (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A.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南方的生产技术一直比北方先进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形成
9 .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南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0 . 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时指出:“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这个朝代可能是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明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