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

材料二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根据国编课标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