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不仅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且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而十五税一”。《隋书·食货志》记载“未受地者皆不课,有品爵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税。”开皇十年五月又规定“丁年五十,免役收庸”。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也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清王朝在开国初期采取与民休息和减轻赋役的政策。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些减免措施,既反映了统治者对发展农业的重视,也反映了历代王朝的赋税收入对农业的依赖性。

——摘编自石妍妍等《中国古代农业赋税减免政策初探》

材料二   “摊丁入亩”制度使土地与丁役银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农村范围而言,田多者多出役银,田少者少出役银,没田者不出役银,人们的役银负担在总体上相对均衡……同时“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也使纳地丁银的土地所有者不再承担力差,即不需要亲自服役,避免贻误农业生产。把丁役银平均摊入土地以后,各地役银收入不仅没有从前的缺额之虞,而且还往往有溢额出现。

——摘编自李三谋《清代摊丁入亩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封建王朝建立初期农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清朝的赋税制度。
2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清代前期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B.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逐渐缓慢D.政府对外政策趋于保守
2021-09-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统计,在唐代 2000 余篇的各类传奇中,以商贾生活为题材的仅占 50 余篇其中商人属良善者 16 篇,不良者 41 篇,而且商人不得善果的结局格外受到作者青睐,不是遭遇自然灾害死亡就是被谋杀。这一现象
A.表明唐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反映了唐代的抑商观念
C.说明传奇成为主要文学体裁D.体现了市民的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户口登记有主户和客户之分,客户是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这时官、民的土地或庄田,多租与客户佃种,而且不少大地主常有客户数百家,多者数千家。这主要源于
A.地主租佃关系的产生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封建田庄经济的繁荣D.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
5 . 明代立国之初,田税一律征收粮食,称为本色。洪武九年(1376年)时,朱元璋下令天下郡县税粮均可以布、绢、棉花等实物和银钱代纳,称作折色。这一变化
A.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B.增加了朝廷的财赋收入
C.利于突破传统种植结构D.使得赋税制度发生变革
2021-09-1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初,佃农有永久耕作权,“如不愿耕,将原田送还业主”。明中后期,永佃农将“田面权”(土地的经营、使用权)“私相授受”。取得田面权的佃农,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与田主“平等相称”。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保护永佃农的利益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衰落D.商品经济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律规定,如果妄认或者盗卖“公私田”者,“一亩以下答三十,五亩加一等”,最高判处两年徒刑。官员侵夺百姓私田,则“一亩以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最高可以判处两年半徒刑。这反映了
A.统治者用酷法来压迫人民B.立法形式保护官府所有土地
C.国家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政府管理土地买卖趋于规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在经济上继承了秦的依靠个体小农的传统,秦在统一前奖励耕战,汉在统一后奖励孝悌力田。但秦统一后不知爱惜民力,残民以还,因而早亡;而汉统一后则与民休息,乃有文景之治这表明秦汉时期
A.都未从根本上阻碍小农分化和土地兼并的进行
B.都采用重农和与民休息政策而推动盛世的出现
C.汉比秦措施更加注重民意避免了阶级矛盾激化
D.汉吸取秦亡教训变革了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
9 . 两汉以来,乡、县保管资料详细的户籍正、副本,郡乃至中央保管的只是户口统计数字。自东晋后,中央、州、郡、县均藏有详实户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门阀制度的建立B.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
C.户籍记录载体的变革D.地方行政建制的调整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周实行的公田制下,国君和采邑主只许收取公田上的谷物,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到了东周时期,公田制已不能适应战争频繁、军费巨大的新局面。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亩数收税,自此田地有粟米之征。随着公田的废除,私田失去意义,农民间允许公开兼并,有人占田多,有人失去耕地,贫富的分化加剧了。多田人逐渐成为地主阶级,有田农夫和失地少地的农夫逐渐成为农民阶级。赋税制的变化,标志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因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愈益加速。有了铁制农具,田野耕作与草莱开辟都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东周生产力比西周提高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国赋役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赋役制度变化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