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高度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殴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2016-08-11更新 | 22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命脉,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其中位于关中地区的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芍陂D.邗沟
2021-11-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者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曲辕犁;高转筒车;铜官窑;《汴路即事》
刺史;水排;太学;蔡侯纸
军机处;密折制;风力水车;经世致用
参知政事;格物致知;定窑;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 .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闲。”材料中的“渠”位于
A.关中地区B.成都平原
C.岭南地区D.新疆哈密一带
2020-01-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观察下图,对图中演变过程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方式的演进
B.曲辕犁的出现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
C.《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这一演变过程
D.一牛挽犁的方式推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6 . 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在《战国史》一书指出:“中国在春秋以前并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地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是在战国时期。”下面左图的水利工程位于右图的
A.①B.②C.③D.④
2020-11-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A.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D.秦国统一六国已是民心所向
8 . 一位学者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老子》D.甲骨文
9 . 东汉时,在某地方出现了一种先进的耕作技术,它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它是
A.耦犁B.耧车C.曲辕犁D.一牛挽犁
2021-09-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井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