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有学生整理出秦统一前后兴建的若干重要工程。下列秦兴建的重要工程与图中位置形成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甲:直道 乙:五尺道 丙:灵渠 丁:都江堰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
2021-09-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古代中国经济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下列工具、技术或现象的出现,不能体现革命性变化的是
A.B.
C.D.
2020-07-1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在河南新郑战国中晚期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模具)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这一时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比较普遍
C.青铜农具已退出生产领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4 . 战国末年,秦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渠长150多公里,灌溉关中平原。渠两岸的“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变成“收皆亩一锤”。该渠是指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坎儿井
6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的话。如今这一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工程是
A.芍陂
B.白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2018-11-0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汉代”、“两牛牵引”、“耕作”等词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A.耦犁
B.曲辕犁
C.耧车
D.大镰
8 . 下列图片中,反映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并利用自然力改进技术提高效能的是

①水排②翻车③高转筒车④耦犁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④
2020-09-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9 . 下列记载,与如图所示密切关联的是
A.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B.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C.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D.禄始作此渠,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铁犁牛耕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生产方式,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产生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魏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