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新疆的坎儿井滋润了千里荒漠,孕育出吐鲁番甘甜醉美的葡萄和云朵般洁白的棉花。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井渠发明于
A.西周B.战国C.秦代D.汉代
2 . 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者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②④③
2020-03-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记・河渠书》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合今280万亩),收皆亩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提出了现今“坎儿井”来源于“井渠”的观点。题中所涉的两大古代水利工程
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是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
C.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D.基本解除了黄泛地区的水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019-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反映的耕作工具是
A.耦犁
B.耧车
C.一牛挽犁
D.曲辕犁
2020·浙江·零模
名校
6 .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得益于
A.铜制农具的出现B.铁制农具的使用
C.牛耕技术的推广D.诸侯争霸的推动
2020-08-27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下面示意图所示的牛耕技术出现于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井田制的瓦解
C.精耕细作的必要性D.人地矛盾加剧
2020-03-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图为成都市郊汉墓画像砖上的《收获图》(局部)。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B.农业工具运用较为充分
C.牛耕技术已在西南普及D.成都平原成为农业中心
2020-07-07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这反映
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
B.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
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
D.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