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时期,今辽宁、甘肃、四川等省份以及更远的一些地方都有铲、锄、镰、铧等铁质农具,而且铁犁铧数量很多,但宽窄大小都不一。这一现象表明
A.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犁耕技术B.政府政策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C.中原文明向偏远地区的扩展D.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已诞生
2 .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牛耕技术的普及是在汉代。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战国策》中有“以牛田”的记载B.《汉书∙食货志》赵过制作耦犁的记载
C.东汉时期画像砖上的一牛挽犁D.陆龟蒙《耒耜经》记载的曲辕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记・河渠书》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合今280万亩),收皆亩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提出了现今“坎儿井”来源于“井渠”的观点。题中所涉的两大古代水利工程
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是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
C.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D.基本解除了黄泛地区的水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019-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面示意图所示的牛耕技术出现于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6 . 如图所示工具集开沟、播种、覆土于一身,至今己连续使用了两千多年。该工具初现于
A.战国B.西汉C.东汉D.元代
2020-11-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11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位于陕西省蒲城县。该渠始建时需要穿越商颜山,挖掘明渠时渠道易崩裂,因此穿山渠段被建造为隧洞形式,沿隧洞开凿了若干垂直的竖井。该渠始建于
A.战国B.西汉C.东汉D.唐代
2020-06-07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6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
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
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
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
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9 . 有学生整理出秦统一前后兴建的若干重要工程。下列秦兴建的重要工程与图中位置形成对应关系的是甲:直道乙:五尺道丙:灵渠丁:都江堰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
10 . 《哈佛中国史》中说:“(秦汉时期)从全国征收上来的钱财被用于改善水利,使关中地区的生产力最大化。”以下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地区的是
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③“井渠”   ④灵渠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0-08-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