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礼·考工记》记载:“粤(指吴越)之无镈(泛指青铜农具)也,非无镈也,夫人而能为镈也。”郑玄注曰:“言其丈夫人人皆能作是器,不须国工。”这一记载可用于印证当地
A.冶铁业相当发达B.户籍制度的调整C.垦殖水平的提升D.民营手工业发展
2 .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记载:草人掌管改良土壤,根据土壤的形状、颜色决定如何施肥,栽培农作物。凡向土壤中施肥以种植作物时,如果是赤色坚硬的土地,就用牛的骨灰;如果是浅红色但不坚硬的土地,就用羊的骨灰。材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
A.已经掌握了农业灌溉技术B.农业生产注重因地制宜
C.畜牧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D.开始出现土壤改良技术
3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021-08-31更新 | 111次组卷 | 4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礼记·月令》记载:“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这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已经
A.开始自成体系B.与手工业结合
C.以粮食生产为主D.注重精耕细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吕氏春秋》记载:“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不饱满的籽实)。是故其耨(锄草农具)也,长其兄而去其弟(秕)。”这反映出古代小农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因地制宜B.精耕细作C.注重农时D.生产落后
6 .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已经出现
C.牛耕技术已经成熟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7 .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下列关于材料中“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郑国主持开凿B.主要起军事作用
C.促成该地成为“天府之国”D.体现汉代水利工程的发达
8 .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2019-04-18更新 | 284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某一朝代在耕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称作江东犁的工具。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对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该朝代是
A.春秋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增加了犁评,可以调节如土的深浅,当时主要是在江南地区使用
2018-05-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