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下表所列信息,按其出现的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铜活字、东厂、水雷、朝贡贸易
政事堂、曲辕犁、越窑青瓷
二牛拾杠、水排、“内朝”、盐铁官营、察举制
三司使、提点刑狱司、《清明上河图》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2019-08-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树兰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选择题专项加强训练历史试题(学考 选考)
2 . 一位学者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老子》D.甲骨文
3 . 东汉时,在某地方出现了一种先进的耕作技术,它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它是
A.耦犁B.耧车C.曲辕犁D.一牛挽犁
2021-09-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史记河渠书》记载:“……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之水,溉泽卤之地四百余顷,顷收一钟(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中的“渠”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19-03-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绍兴上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据考古发现,在河南新郑战国中晚期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模具)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这一时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比较普遍
C.青铜农具已退出生产领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6 .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司马迁评价它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铁犁牛耕的使用   ②井渠法的出现   ③都江堰工程的修筑   ④统治者的重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抗战时期,曾随家在中国各地流浪,目睹农村之真实景象,后来撰写《汉代农业》一书。据他的观察,“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农村变化不太大,我当时看到的农村基本上跟汉朝相差不多。”由此可得出
A.当时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以耦犁耕作为主
B.当时农田灌溉基本沿用杜诗发明的水排
C.中国古代较早有比较成熟的农业耕作技术
D.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发展
2019-08-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哈佛中国史》中说:“(秦汉时期)从全国征收上来的钱财被用于改善水利,使关中地区的生产力最大化。”以下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地区的是
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③“井渠”   ④灵渠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0-08-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战国末年,秦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渠长150多公里,灌溉关中平原。渠两岸的“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变成“收皆亩一锤”。该渠是指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坎儿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