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时期,今辽宁、甘肃、四川等省份以及更远的一些地方都有铲、锄、镰、铧等铁质农具,而且铁犁铧数量很多,但宽窄大小都不一。这一现象表明
A.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犁耕技术B.政府政策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C.中原文明向偏远地区的扩展D.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已诞生
2 . 西汉时期的关中被称为“天府之国”,司马迁曾评价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下列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之一是
A.都江堰工程的修筑B.灌溉渠道规划合理
C.均田制的大力推行D.一牛挽犁技术运用
2021-01-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4 . 大地回春,农事初始,正是田间地头春耕忙。这样的场景在千年以前的敦煌壁画中早有写照。如图中壁画分别来自敦煌莫高窟445和23号窟,据考证均作于盛唐时期。图一所示农具在敦煌壁画中只此一幅,其余多为图二的样式。对这一现象,推断较为合理的是

图一 曲辕犁                            图二 长直辕犁
A.当地基本完成了先进农业工具的革新
B.西夏的兴起导致西北农业大幅度衰退
C.曲辕犁不适合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环境
D.政府开始在西北地区大力推行均田制
2021-01-3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图片是江苏地区泗洪(左)和睢宁(右)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从中可以得出的是
A.两副拓片中耦犁均有一人牵牛一人扶犁
B.东汉时期牛耕已经普及到江苏地区
C.江苏地区已经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D.农耕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
7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021-08-31更新 | 111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新疆的坎儿井滋润了千里荒漠,孕育出吐鲁番甘甜醉美的葡萄和云朵般洁白的棉花。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井渠发明于
A.西周B.战国C.秦代D.汉代
9 .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牛耕技术的普及是在汉代。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战国策》中有“以牛田”的记载B.《汉书∙食货志》赵过制作耦犁的记载
C.东汉时期画像砖上的一牛挽犁D.陆龟蒙《耒耜经》记载的曲辕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记・河渠书》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合今280万亩),收皆亩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提出了现今“坎儿井”来源于“井渠”的观点。题中所涉的两大古代水利工程
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是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
C.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D.基本解除了黄泛地区的水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