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2020·浙江·零模
名校
1 .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得益于
A.铜制农具的出现B.铁制农具的使用
C.牛耕技术的推广D.诸侯争霸的推动
2020-08-27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结合所学,指出下列各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土地私有促进耕作技术发展   ②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③挽犁便于牛耕的普及和山地的开垦 ④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021-02-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人类最初的文明基本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进入农耕文明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哪些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④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这反映
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
B.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
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
D.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
5 . 中国古代科技辉煌,无一不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6 .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唐代初期出现了长曲辕犁,后期又出现了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的江东犁。汉唐以来铁犁的改进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抑制了冶铁业的发展
C.运用了科学实验的成果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籍记载:“(赵过)教民耕植,其法:三型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根皆取备焉,日种一顷。“材料中描述的农业生产方式发明于
A.战国B.西汉C.唐朝D.明朝
8 . 汉有民谣曰:“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观察下图(局部),该民谣所述的工程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9 .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西汉D.战国时期、东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河渠书》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以上史籍记载的两大水利工程
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都是春秋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
C.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
D.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