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2020-07-08更新 | 13396次组卷 | 119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础过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019-06-08更新 | 14602次组卷 | 220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B卷真题滚动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2020-07-09更新 | 10550次组卷 | 8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阶段检测卷(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8课)(A卷基础)
2013·江苏·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45次组卷 | 93卷引用:专题07人类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6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669次组卷 | 88卷引用: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元测试
20-21高一下·江西抚州·期末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应用、推广及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秦地即占10处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铜矿。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杨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金属农具的分析研究》

材料二   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摘编自【东汉】崔定《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出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犁耕技术发展的特征。
2021-07-07更新 | 560次组卷 | 3卷引用: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选必2-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使食物获取能力提高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9 . 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9-05-08更新 | 1268次组卷 | 36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二单元达标检测
2016·江苏·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2016-11-27更新 | 1795次组卷 | 49卷引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