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据文献和西汉墓壁画像等考古资料可知,耦犁的犁铧较大,有犁辕、犁壁等装置,由二牛牵引,三人操作,一人牵牛把握方向,一人掌犁辕调节深浅,一人扶犁。后来经过改进,二牛三人的耦犁法逐渐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取代。这反映出当时(     
A.农学知识比较丰富B.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
C.农耕区域逐渐扩大D.生产技术取得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有专门保护牛耕的法律条文。每年都会评比耕牛,并进行考核,最后根据成绩进行奖罚;对于耕田的牛,如果发现牛变瘦了,还会对使用者进行惩罚。据此可知,当时秦国(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振兴经济以富国强兵
C.鼓励进行土地开垦D.精耕细作的农业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研究指出,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处境不断恶化,但在全国人口中自耕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的推广B.土地兼并受到有效控制
C.休养生息政策得以较好贯彻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春秋晚期的牺尊,出土于山西省浑源县,作牛形,牛腹中空,集盛酒、温酒为一体,牛鼻穿有一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它体现了贵族的奢靡生活B.当时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当地的牛耕技术广泛应用D.牲畜驯化影响了政治生活
2022-05-12更新 | 302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日本专家研究,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B.华夏观念得到了周边国家认同
C.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D.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
2022-04-20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礼·考工记》记载:“粤(指吴越)之无镈(泛指青铜农具)也,非无镈也,夫人而能为镈也。”郑玄注曰:“言其丈夫人人皆能作是器,不须国工。”这一记载可用于印证当地
A.冶铁业相当发达B.户籍制度的调整C.垦殖水平的提升D.民营手工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隅。圩田(如下图所示)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周围有堰,让河水穿流其中,可调节水流大小。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
C.宋代政府重视水利建设D.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
2022-03-20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下图呈现了部分汉代农耕工具与技术,它们的出现
A.有助于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B.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南移
C.根除了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推动了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