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中国农耕文明达到很高水平。对下图所示农具解读正确的是
A.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B.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
C.是唐朝时出现的耕作技术D.能够提高播种的效率
2 .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发现属于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有 50 多处,分布在豫、陕、冀、晋、鲁、皖、苏、辽、内蒙、甘、新、川、贵、粤、闽等 15 个省区。该材料反映了
A.东汉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B.东汉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C.东汉开始出现一牛挽犁技术D.中原是当时经济中心
2020-12-18更新 | 40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水轮赋》描写古代一生产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奔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该生产工具是
A.翻车B.筒车C.曲辕犁D.水排
2022-01-2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一般认为汉代铁质农具已经普及,重要的证据是从四川凉山到安徴寿县,从北方的辽宁到云南丽江都有铁农具出土。也有学者认为汉代铁农具并未普及,当时实行盐铁官营,不考虑平民的需要,汉代文献《盐铁论》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啖食”。下列对此评论最为合理的是
A.要判断铁农具是否普及有待更广泛的考古发掘
B.没有普及的结论符合西汉贫富分化严重的事实
C.西汉盐铁官营制度下普通农民不可能使用铁农具
D.观点分歧很多时候其实是概念和含义界定的分歧
2021-05-21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绍兴市新昌县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将史事定位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下是历史认识的基点。战国时期,咸阳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因素有
①采用铁犁牛耕等农业生产技术               ②郑国主持郑国渠工程
③秦国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灌溉农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据《中国古代农具》记载,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般农户遗址上发现了铁器,种类有铧、锄、锸、铲、镰、锹等,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各个主要环节的需要。这说明汉代
A.钢铁冶炼技术世界领先B.铁犁牛耕在全国得以推广
C.灌钢法加速铁农具普及D.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进步
8 . 下表为西汉时期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史料出处
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故曰为亡之数。《淮南子》
平帝元始三年,下诏移民,“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汉书》
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劝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汉书》

A.官府保护小农经济B.犁耕技术不断革新
C.家庭生产模式定型D.牛耕生产普及全国
2022-02-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份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诗云:“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此诗描述的是
A.都江堰
B.井渠
C.郑国渠
D.白渠
10 . 以下生产技术或生产方式的发展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耕作方式:锄耕——刀耕——犁耕
②制瓷工具:坯车——匣钵——支钉
③现代科技: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
④商业模式:百货公司——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