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的产生标志着石器时代的彻底终结。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从而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摘编自(英)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它植根于美国现代经济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美国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起着美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护器作用、稳定美国社会需要的安全阀作用和美国各阶层及利益集团调整关系的调节器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节选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上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人,并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劳作方式这三个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器的发明”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并概述“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
2023-02-20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无论是官绅、地主、商人,还是一般平民百姓,他们的最终目标乃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并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而只是达到这些终极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已。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材料三   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四   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年之后,近9000万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解放军官兵60余万,支前民工230万,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在身后是3倍的支前民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土地制度发生怎样变化?材料二的现象从侧面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这两个时期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调整?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 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三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四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指出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及最早出现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其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指出人类经历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
4 .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河南辉县固围村的战国时期魏墓中,一次出土了160多件铁器,其中有铁农具58件,数件“V”形犁或铁犁冠被发现。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东晋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唐】房玄龄《晋书》

材料三   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1)根据材料一,可以推断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土地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说明“租”、“调”的内容,并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两税法的推行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进军岭南过程中,为解决粮草运输困难,秦始皇命监御史禄主持开凿水渠。该水渠利用湘江、漓江源头相距较近,水位差仅数米的自然条件,横断湘江,另开南、北两条分水渠…到了明代时,官员重修该水道,仍认为它“当南服往来喉舌之地。田畴之灌溉,舟楫之通塞系焉。”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兴安县志》

材料二   中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是从农具作用于农事活动开始的。农具演变是与农业的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纵观农具发展历史,铁质农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点毫无疑问。然而农具的形态和功能在其后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只是局部的改进,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苏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1)指出材料一中“水渠”的名称,并概括该“水渠”修建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汉代农业耕作技术进步的史实说明“铁质农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古代中国农具形态和功能“没有太大的变化”的根本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551年到1722年的江南市镇,苏州府有128个,松江府有113个,著名如吴江的盛泽、南汇的周浦、湖州府的菱湖、嘉兴府的濮院、乌程的乌镇和南浔……由宋元时代的村市、草市、墟、会等发展过来,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江南地区“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易众,卒有世镇”,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嘉定“新泾镇为棉花管履所集”,嘉善千窑镇“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在17 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 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嘉兴府还出现了“质库”。(注:“质库”, 主要经营典当、贷款业务,兼及存款、钱票发行等其他事项。)

——据(美)罗兹·墨菲《亚洲史》、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编写


(1)阅读材料一,试从耕作工具、方式、动力三方面描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古代中国国内“市”的发展线索。概括明代中国经济的新特点 。
8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器发生影响的方式人人都很熟恐。比以往工具生产效率更高的铁制农具使农业有可能从起初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大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水利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揄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千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78年11月,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当地18位村民私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举动,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危险。所幸的是,这一改模式后未得到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总设计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小岗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分田到户”刺激了“大锅饭”时代农民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农民收入一度超过城市居民。

——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汉代史实,说明铁器使用带来的影响。分析汉代推动铁器铸造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出现在小岗村的原因,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意义。
9 . 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农业措施“收效甚微”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支持农村改革的措施及对农村体制的影响。
2020-09-2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10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财富,生动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


材料四①全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年增长455.40%。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③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中图1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两幅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4)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当时农村实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2020-05-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