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如图为河南省密县打虎亭发掘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的右边有一座高大仓楼,中部是一身穿长袍、面肥体硕的地主席地而坐。地主对面是缴纳地租的农民二人,地主家中的家丁在协助收缴地租。该画可用于研究当时(     
A.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B.常平仓在郡县的设置情况
C.商品经济的繁荣局面D.租调制对农耕生产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北方农民“常在桑田中间用锄耕地,密植绿豆、小豆等作物”,既收获了豆类又“润泽益桑”。据此可知,当时北方地区
A.人地矛盾日益突出B.农民普遍缺少耕牛
C.农作技术已较成熟D.轮作农业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中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自东晋起,今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下图呈现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这表明

湖北抢修长江、汉江堤工图(局部)
A.长江水患已被根治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测绘技术世界领先D.水利修防管理优化
2021-10-07更新 | 3819次组卷 | 23卷引用: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据《九章算术》及有关考古资料记载,秦汉的不同历史时期牛价分别1800钱、2500钱、3000钱、3700钱不等,有时甚至出现“牛一头,万五千”的现象,而当时的主要粮食一一粟的价格基本维持在一石20钱的水平。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B.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生产力有了较大的进步D.先进生产方式传播受阻
2021-07-24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课练)-【圆梦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讲练备课优选(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唐代以前,南方一直处于"水耕火耨"的粗放经营阶段,即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播水稻,不用插秧,不追施肥料;以水淹草,不用中耕进行田间管理。到隋唐时,随着水田农具的完备,水稻移植技术、中耕技术的应用,每亩稻田人工总投入量显著增加。这一变化
A.推动了耕作方式的定型B.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D.增加了国家的生产性投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可知
A.劳动实践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泉B.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
C.铁犁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斗牛活动D.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
2021-05-21更新 | 339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模块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7 . 《礼记·月令》记载:“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这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已经
A.开始自成体系B.与手工业结合
C.以粮食生产为主D.注重精耕细作
8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离开土地的“游民”逐渐增多,独立的工商业者游走各地,游土凭借智慧谋略活跃于各国的社会舞台,游侠靠勇武为人排忧解难。这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出现了大变革B.诸侯争霸破坏农业生产
C.思想多元格局开始形成D.新的生产方式得到普及
2021-05-08更新 | 78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9 . 《齐民要术》中有多处关于汉代犁耕的记述,关中地区以轻便无床的耧犁为典型,作条、下种、覆土一次完成,一牛一人,日种一顷;而同期辽东地区的“辽东犁”,属大型有床铧犁,“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两地的经济交流少B.两地的自然差异大
C.两地经济类型不同D.犁耕技术推广艰难
10 . 商周时期,锸、䦆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
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
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2021-05-05更新 | 174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起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