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沟容五十二株,一亩凡四万五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沟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等。这体现了(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农民生产积极性日益提高
C.麦豆复种制开始形成D.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2023-03-08更新 | 45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一诊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西汉时期的居住遗址,遗址中每个宅院不相连,都有房屋、炉灶、土窖、水井、厕所沟、木栏篱笆、垃圾堆和铁制工具遗存。这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
A.大地主田庄经济生产方式B.仍保留了西周井田制的残余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D.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耕犁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使用;秦汉以来不断更新,除犁铧全铁外,还出现了便于深耕和碎土的犁壁;唐朝江南地区出现了操作灵活方便的曲辕犁。耕犁的变化
A.反映冶铁技术水平的重大突破B.有利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发展
C.推动了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形成D.使南方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021-12-23更新 | 44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图可知
A.民俗文化发展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B.文人画的创作关注农本思想
C.铁犁牛耕的推广推动斗牛活动产生D.中原地区盛行崇尚娱乐之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7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D.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
6 . 如表反映了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人口(亿)全国耕地(万顷)人均耕地(亩)
雍正17341.0942820.357.50
乾隆17531.8368677.583.69
乾隆17842.8633700.942.45
嘉庆18123.3370727.082.18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可知
A.劳动实践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泉B.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
C.铁犁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斗牛活动D.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
2021-05-21更新 | 339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周朝晚期,种田人经常把铁片安装在他们的犁上使之更加锋利;到汉朝时期,农民用上了真正的铁犁,他们的镐、锄、镰和铲等农具也都换成了铁制的。这一变化
A.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有利于农业商品化进程
C.体现政府重视手工业的发展D.预示着铁器时代的来临
2021-05-17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在下图中,水田里有几个农人在劳作,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此图反映了当时

图 广东省佛山市东汉墓出土的水田模型
A.农业生产经验受到重视B.北早南稻格局已经形成
C.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小农生产模式普遍存在
10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离开土地的“游民”逐渐增多,独立的工商业者游走各地,游土凭借智慧谋略活跃于各国的社会舞台,游侠靠勇武为人排忧解难。这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出现了大变革B.诸侯争霸破坏农业生产
C.思想多元格局开始形成D.新的生产方式得到普及
2021-05-08更新 | 781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