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与汉代相比仍然在不断发展,并非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精耕细作的农业在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畜牧业成分较之前相比也大幅增加。这种变化(     
A.加快了北民南迁的进程B.有利于北方政权的实力增长
C.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趋势D.保障了南方政权的相对安定
2 .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农牧界线的变化反映了(     
A.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政府边疆政策的施行
C.两种文明之间的交融D.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
2023-02-0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发明了畜力牵引的铁齿耙、使用绳索软套、发明短辕的蔚犁以及耕耙耱技术。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生存压力倒逼技术革新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受江南先进技术的启发D.良好政治环境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东汉水田模型

它反映了东汉时期
A.铁犁牛耕方式在南方普及B.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插秧技术
C.水稻栽培技术已趋向成熟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开始显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畜力比较缺乏,政府禁止杀牛和盗牛,规定凡是偷盗牛马者,将处以重刑。而到汉武帝时,“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B.农业耕作技术不断革新
C.生产逐渐恢复并发展D.食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6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新兴阶级的产生B.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7 . 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已使用牛耕,但铁犁数量极少。西汉中期时,各地的铁犁数量大增,规格多样、定型化,而且多为全铁犁。这一变化表明西汉中期(     
A.农民分散经营加强B.土地私有制的兴起
C.鼓风冶铁技术出现D.政府控制冶铁行业
8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形成B.实现国家统一C.生产工具的改进D.确立封建制度
2023-01-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2·广东广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唐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土地所有者中传播;宋代地方官员常常分发配有插图的农业手册给农民,而且与农业相关的书籍日渐增多。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A.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注重教育公平D.科技进步利于农业发展
2021-12-29更新 | 378次组卷 | 6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18辽宋夏金元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