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无论是官绅、地主、商人,还是一般平民百姓,他们的最终目标乃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并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而只是达到这些终极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已。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材料三   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四   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年之后,近9000万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解放军官兵60余万,支前民工230万,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在身后是3倍的支前民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土地制度发生怎样变化?材料二的现象从侧面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这两个时期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调整?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1-20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材料四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及其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18-10-11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婆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缕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

材料二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2019年)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探析古代和近代经济的发展,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
材料二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可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哪些重要信息?商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了威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主要有几种经济成分,并分析“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
2017-07-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