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下图为出土于江苏睢宁县的东汉画像石的画面(局部)。画像描绘了田间农夫举锄耘草、扶犁耕地、播种的劳作场景。该图说明当时
A.犁耕技术普及全国B.耕作技术日益成熟
C.男耕女织分工协作D.农民生活富足安详
2021-08-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列图1和图2所示“水排”和“筒车”的出现,其共性是
A.都脱离了自然条件的限制B.都体现了灌溉技术的发展
C.都体现了生产动力的改进D.都体现了耕作技术的提高
3 .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445窟中的犁具为安装了犁壁的曲辕犁(如下图所示)。敦煌莫高窟6、61、100窟牛耕图璧画为五代时期作品,展示的仍然是未安装犁壁的直辕犁耕作方式。据此可知
A.第445窟壁画是虚构作品
B.此时期曲辕犁并未取代直辕犁
C.曲辕犁更适用于南方水田地区
D.曲辕犁先进性不如直辕犁
2021-07-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三湘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大运河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任用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请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图1与图2,指出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路线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重修大运河的原因。
(2)结合大运河的变迁,阐述中国古代交通建设与政治中心移动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修建的历史意义。
2022-03-2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山东滕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该图反映了
A.一牛挽犁技术逐渐兴起B.耦犁出现推动山地的开垦
C.二牛抬扛技术仍在应用D.新式农具大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隅。圩田(如下图所示)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周围有堰,让河水穿流其中,可调节水流大小。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
C.宋代政府重视水利建设D.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
7 . 汉有民谣曰:“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观察下图(局部),该民谣所述的工程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据此判断,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西周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
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9 . 农业技术的进步是农耕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下图中,从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农业愈益走向现代化
B.传统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
C.二牛抬杠开始演变为一牛挽犁
D.农用动力技术日益走向成熟
2021-06-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绍兴年间楼琦任于潜县令时,绘制《耕织图》,其中21幅《耕图》包括∶浸种、耕、把耨、秒、碌磷、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割、登场、持穗、簸扬、砻、春碓、簏、入仓,描写了稻谷栽培到加工的整个过程。图1为"耙耨"图及配诗。



图1 狩野永纳(日)摹写南宋楼琦原作“耙耨”

"耙"配诗雨笠冒宿雾,风簔拥春寒。

破块得甘霔,啮塍浸微澜。

泥深四蹄重,日暮两股酸。

谓彼牛后人,着鞭无作难。

材料二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南巡获楼琦《耕织图》,命宫廷画家焦秉贞以其为基础重绘《耕织图》。焦秉贞以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法绘制了《耕织图》46幅,其中23幅为《耕图》,在楼琦21幅《耕图》原图及配诗基础上新增"初秧""祭神"。图2为新增"祭神"图及配诗。



图2 “祭神”图

"祭神"配诗

一年农事周,民庶皆安逸。

歌谣遍社村,共享升平世。

五风君德生,十雨苍天济。

当年后稷神,留与后人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与清《耕图》的异同,并作合理解释。
2021-05-29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