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021-05-18更新 | 67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全国卷Ⅱ文综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隅。圩田(如下图所示)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周围有堰,让河水穿流其中,可调节水流大小。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
C.宋代政府重视水利建设D.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牛耕图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出土的西汉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域如下表,据表可知
A.牛耕技术已在全国普及B.牛耕图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C.汉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D.出土文物不一定能佐证真实历史
6 . 如图是汉代画像砖上的耕犁图。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唐代初期出现了长曲辕犁,后期又出现了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轻巧柔便的江东犁。汉唐以来铁犁的改进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C.表明铁犁牛耕开始普及D.反映北方经济逐渐衰落
7 . 如图是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砖“收获图”。画像砖形象地展现了六人的割穗、刈草、选种等神态,弥补了汉代史籍对水稻收,割工序没有记述的缺陷。该画像砖
A.再现了地主庄园的集体经营B.佐证了汉代史籍记述的错误
C.反映了传统小农的家庭分工D.体现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2021-07-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全国出土的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冶铁技术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民众生活非常富足
9 . 下面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示意图,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图1                                   图2
A.耕作区域扩大B.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C.农用动力革新D.精耕细作模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
C.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