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卷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根据下列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B.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
C.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D.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
2020-12-2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如图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020-12-18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 其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是
A.B.
C.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耕地总面积增长仅不到65%,人口总量却增长数倍,人均耕地面积从14亩减到2亩左右。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重农抑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土地兼并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C.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D.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
2020-11-14更新 | 150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与这一描述相符合的器具是
A.B.
C.D.
2020-11-1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首轮复习前摸底测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
2020-10-23更新 | 260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8 . 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2020-10-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荀子富国篇》说:“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这是说,在翻地修好田埂、除草种下谷物以后,施肥是重要的工作。这一记载
A.说明了儒家重点关注农业生产B.反映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C.证明了富国强兵符合时代潮流D.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实施
10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2020-09-22更新 | 207次组卷 | 6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届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复习训练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