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检录宋代史料,从中搜罗出有关动物保护的诏令共57篇(如表)由此可知当时
动物保护诏令颁布时间分布
季节
时间(月)十一十二
诏令(篇)61025640122343
合计(篇)3324

A.建立了完备的动物保护奖惩机制
B.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的规律
C.禁止猎杀一切珍禽奇兽驴骡驼马
D.官员和百姓具有高度的动物保护意识
2021-05-17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农民成群结队报名入社

手工业者积极报名入社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中期的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2020-06-15更新 | 232次组卷 | 4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8-19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拓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2019-05-18更新 | 56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第2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邮票虽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图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2018-06-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是《汉书》中有关政府赐牛的文献记载(部分)。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
记述出处
“朕初即位。其救天下,踢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汉书·文帝纪》
“(始元元年)秋七月,救天下,赐民百户牛酒”《汉书·昭帝纪》
“太后所至属县,辄施思患,赐民钱帛、牛酒。岁以为常”《汉书·元后传》

A.政府注重推广牛耕技术
B.政府鼓励百姓养牛
C.牛成为重要的食物品种
D.牛具有重要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夏朝人。传说他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树洞里发酵而成酒。这一传说
A.毫无任何史学价值
B.反映了我国酿酒技术的成熟
C.完全背离当时实际
D.反映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018-04-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②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
③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010-04-12更新 | 9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三3月学情分析试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