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4·四川成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2023-12-16更新 | 2030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元视角下的汉代风俗成因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蠃(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   风俗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在对待外部环境以及交往中所呈现的普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其外延部分则是构成这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基础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和经济结构是风俗形成的基础。汉代的区域风俗差异都与各自的自然和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人口因素是摇动风俗的一个杠杆。在人口密度较大地区,人口压力总是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统治集团也对风俗产生影响。汉统治者通常采用法律手段和道德教诲强制半强制地剪除与政治控制相矛盾的风俗;强制半强制地助长与政治控制相适应的风俗。

——摘编自彭卫、杨振红《转型与契合——解读秦汉风俗》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2023-02-21更新 | 350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3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匈奴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
B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迟至西周,早期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C孟子提及井田制时认为“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描绘了小农经济生产的典型模式
D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为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家居图》。生动地呈现了织布、酿酒、舂米、饲鸡和车马、武器等场景。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与畜牧业开始结合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盛行
C.手工业技术居世界一流D.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状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
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
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
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
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
2021-02-06更新 | 90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简表(部分)

出土地点出土器物备注
河北兴隆古洞沟燕国遗址铁范4287件,铁器有斧1件、锄2件。范:铸造器物的模子。
山东临淄齐故城铁钁2、犁铧1、铁锄2、铁铲1、铁镰1、铁斧4、铁锛5、铁凿1件。发现东周冶铁遗址六处。
浙江绍兴西施山铁镰、铁钁、铁锄等。
广西平乐银山岭铁器181件,其中有锄89、斧10、锛6、凿4、刮刀59、矛3、鼎1件等。

材料二 “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孙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九》

“秦以牛田,水通粮”                                                                      

   ——《战国策·赵策一》

“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丈夫二犁(二牛所曳之犁),童五尺一犁”   

——《管子·乘马》

完成下列要求:
(1)从材料一中提取“出土地点”和“出土器物”的相关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上述材料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生活方面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
25户105口69口617亩54亩、8亩
A.精料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D.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2019-08-14更新 | 507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67次组卷 | 125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