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古代王朝都有各种恤贫救荒的措施,以帮助民众维持基本生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六年春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其命郡国有谷者, 给禀(送给)高年、鳏、寡、孤、独、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文献通考》记载,宋朝灾情不严重时,开当地仓廪放粮或是平粜(平价卖粮),如果不够的话再转运其他地区的粮食,如果还不够就从当地富人中募捐粟米。倘若灾情严重,地方力量不足以救济,便动用中央库存金帛。1098 年,朝廷颁布居养法,诏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

——摘自《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二 本文所依据的史料包括:其一是唐宋时期的档案文献,如《唐六典》《唐会要》《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等;其二是正史,如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宋史》等。

——摘自《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的救灾方式出现的新变化,简析古代中国救灾方式进步的历史条件。
(2)试评析材料二中两种史料的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指出上述史料的类型,并运用这些史料说明中国古人是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的。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农业史上,发生过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粮食生产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粮食格局,还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延续至今。第一次粮食革命发生在宋代,标志性事件是来自于越南的“占城稻’被引入中国,首先在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开始种植,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水稻种植区;第二次发生在明末清初,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美洲等地的一些特有物种传播到中国,其中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番薯为主,它们能在较恶劣的条件下生长,不占用平原耕地又被称为“高产旱地作物”,改变了我国此前以稻、麦、粟等为主的粮食结构,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粮食系统。

——摘编自刘宇杰《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应对的历史考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粮食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   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延续的社会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3-02-2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
A.曲辕犁在北方更早使用B.文献参考必须多重印证
C.壁画比文献更具可信度D.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2020-06-15更新 | 232次组卷 | 4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2019-10-12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018-06-19更新 | 41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丘北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有关物价的史料记载,粮价记载较多,手工业品价格记载较少;荒年的粮价记载较多,平年的粮价记载较少;米、粟和绢帛的价格记载较多,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价格很少见。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生活资料的余缺调剂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C.水旱灾害的连续发生
D.家家户户的自给自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农耕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社会习俗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D.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