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
B.刀耕火种
C.精耕细作
D.兴修水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氾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是
A.个体农耕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3 . 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其强调的主旨是(     )
A.描述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B.肯定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剖析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赞扬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2019-08-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时,过剩的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和农业部门,加剧小农家庭人口资源紧张关系的同时减轻了城市商品经济吸纳就业的压力。待外部制度调整到位、百业待兴之时,小农家庭过剩劳动力再次流出,但是,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完成。不利气候因素长期大面积影响农业生产,或者王权未能及时控制吏治腐败、官僚豪强兼并土地辶势,或者遭遇外部侵略之时,这些外部非经济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共同作用,导致小农家庭不堪重负土崩瓦解,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

——摘编自温铁军《理解中国的小农》

材料二 16-18世纪中国的农业又有了新的跃进。明清两代的农业著作大为增多,体现了农业的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农业的中心,16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增加了全国粮食的总产量。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如桑、棉、简麻等。无论是农民还是地主,他们新的选择完全是从营利出发的,地主将一部分土地用于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生产。一部分农户开始了新的选择,放弃了作为主业的粮食生产,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业,成为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

——摘编自薛国中《16至18世纪的中国农业革命》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

——摘编自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家庭在调整社会资源方面的功能,并说明“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18世纪中国农业“新的跃进”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1978年后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
2019-08-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
C.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D.闭关锁国政策
2019-07-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下图剪纸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五谷六畜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019-06-20更新 | 289次组卷 | 6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清前期各地农业短工的日工资,就其平均数说,除东北的奉天、热河地区,以及广东安徽地区以外,其他各省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道光七年(1827)九十多年没有多少变化。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全国工资价格水平趋向平衡
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停滞
C.闭关政策制约海外市场扩大
D.重农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2019-06-10更新 | 389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